選舉。

台灣的立委選舉在這個週末選完了;週五朋友在家裏喧嘩到半夜,稍作收拾之後就開始看KTSF26轉播的中天開票實況,昏昏沉沉的看到凌晨兩點,見到不可思議的開票數字就倒頭睡去。國民黨這次大勝到出乎任何人意料之外,囊括了71.7%的席次,立法院成為一黨獨大的局面;民進黨對於這次的敗選,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不能說的秘密之外,也開闢了另一種說法,一則是這次的單一選區兩票制不公,一則是希望民眾能給民進黨機會,讓民進黨用行政權制衡一黨獨大的國民黨。

是幡然醒悟,還是今是昨非?同樣的一件事有好幾種說法,林義雄提出的單一選區兩票制這回砸到自己的痛處,民進黨於是檢討起遊戲規則;另一個命題則更加荒謬,陳水扁這些年拿來做藉口的「在野黨杯葛」,現在反而變成制衡的機制了。

離開台灣已經超過五年了,這五年間沒有機會投票,對台灣的政治關心仍然,隔著半個地球看的更疏離,那些選舉詞彙的操弄對我來說也更加陌生。五年來,我眼見陳水扁從一個很不錯的市長,變成差強人意的總統,再成為滿身罵名的獨夫。我曾經非常支持民進黨,不只是因為我支持台獨,更因為我認為這個政黨知恥近乎勇,有不同派系的相互監督,富有民主精神裡最重要的反省能力。

時移事往,現在還有誰覺得民進黨會反省,還有誰覺得這樣下去的台獨是有希望的?

我對台灣的民主政治一直感到不足,台灣的兩黨政治殘缺不全,往往一黨的政見恰如另一黨的反動,然則這些政見之間竟是相互矛盾的。對於賦稅經濟,對於外交國防,對於社會安全與教育,這兩個政黨的意見若非混沌不清,就是無法自圓其說。減稅當然好啊,全民健保零負擔當然好啊,國民年金當然好啊,國民教育延展到大學當然好啊,這些看似簡單實則複雜的條列式政見,細目一看就知道沒有實踐的可能。

台灣的政治人物往往以英美的政治文化,對比台灣的兩黨政治,我個人看來這是相當荒謬的。來美國沒多久,我就漸漸的支持起民主黨,除了因為討厭笨蛋布希之外,Democrat較為自由開放,對於經濟、社會安全/救助/福利的議題,也比較容易受到中產階級的歡迎。台灣政治除了簡單的統獨問題,或者更簡單的族群劃分之外,這種大處著眼的視野還是相當缺乏的;我實在很難想像,增稅來支付健保虧損或者減稅來促進景氣循環這樣的問題,到底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的政見。

這只是個懶得去理解台灣政治的傢伙,隔著沒加蓋的太平洋對台灣政治發的牢騷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