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後,我想談談Mobile Advertising。
同一個team的同事Hideki一直問我,為什麼我想走。除開Yahoo!目前顛簸的不穩定外,hiring team的project讓人興奮,mobile advertising令人期待的未來,讓我迫不急待地想置身其中。
根據Economist在2007年十月的說法,2006年全年在手機廣告的花費大概是$871M,比起$24B的internet advertising跟$450B的all advertising,不過是九牛一毛。但是眼見著iPhone越賣越好,Nokia買下Symbian然後open source,Google搞了中低階手機都能跑的Android,我們大概可以知道這個網路世界的下一波戰場在Mobile Device。Mobile Device的便利性高,客制化程度大,對於目標客戶的針對性又更精準,舉凡使用者習慣的研究,或是locating使用者的座標,再再都比internet marketing更進一步。在relevant ads已經被Google寡佔甚至獨占,display ads還殺的血流成河,Yahoo!打算提出AMP!應戰的時刻,mobile advertising也許還不是the big thing,不過絕對是the next big thing。
先看看目前的online advertising。Google所以成功,並不是由於search result的優勢,而是在於keyword ads跟目前organic search的作法相輔相成;這麼完美的business model,根本應該用藝術來形容。號稱下一代的semantic web search能否找到同樣成功的business model,可能就還在未定之天;PowerSet或hakia這類號稱以NLP為基礎的search engine,就算最終可以提供比Google更精準的結果,在商業使用上能否提出相對應的模式,實在難說得很;我們在YSM一天到晚跟coverage打架,NLP search做出來的ads converage只會更傷腦筋。
mobile advertising則還是塊充滿機會的promised land;使用者在行動中所得到的location-specific SMS/email/MMS,或者靜態瀏覽的display ads,在計算conversion rate上都還能再進步,不只是pull的被動式廣告,在location-specific上,push也同等重要。也許在不遠的未來,從user的behavior pattern做起,我們可以redefine整個mobile advertising的business model。
想想真的是很讓人興奮的事業啊。